魚丸的來歷,有個跟秦始皇有關的故事。根據稗史的記載,秦始皇好吃魚,他統一全國做了皇帝后,每餐必要有魚,但又不能有刺,如有魚刺則賜廚師死,有好幾個廚師為此喪命;而燒魚肉湯,又怕有詛咒秦始皇“粉身碎骨”之嫌。有一天,某廚師制作御膳,見到魚又膽怯又發狠,就用菜刀背砸魚發泄。一下兩下,砸著砸著,他驚奇地發現,魚刺魚骨竟自動露了出來,魚肉成了魚茸。正在這時,宮中傳膳了,廚師急中生智,揀出魚刺,順手將魚茸捏成丸子,不假思索就投入已燒沸的豹胎湯中,氽成了丸子。不一會兒,一個個色澤潔白,柔軟晶瑩,嘗之鮮嫩的魚丸浮于湯面上,并呈到了秦始皇面前。始皇一嘗,極為稱贊,下令給予獎賞。后來,這種做法從宮廷漸漸傳到民間,稱為“氽魚丸”,也就是魚丸。
現在,很多家庭制作魚丸時,是用刀刮出魚茸做的,講究的要在菜板上墊塊生豬皮,魚肉刮完時刺最后全會陷在肉皮里,也不會刮出菜板的渣子。
還有一種辦法,鮮嫩味道稍差一點,但保證能順利做好:魚先蒸熟,揀出刺,弄碎,加淀粉、蛋清等,調味,再如普通做丸子法制作。如怕碎,可再蒸熟后入湯。
福州魚丸也很有名氣,是用鰻魚、鯊魚或其它魚的肉在臼中搗成茸,加淀粉攪拌均勻,再包上瘦肉或蝦肉等餡制成的,選料精細,制作考究,皮薄均勻,色澤潔白晶亮,食之滑潤清脆,湯汁鮮香。